项目荟萃

来宾市土地整治助推甘蔗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

近日,广西国土规划集团受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委托编制的《博彩网站》正式印发,推出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、生态保护修复及价值提升、生态产业化经营等方面15个典型案例将在“项目荟萃”专栏陆续发表,本期推出《博彩网站》,敬请关注。

 

案例背景

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,适宜大面积种植甘蔗及发展糖料蔗产业。糖是重要的战略物资,对于国家的食品安全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。近年来,来宾市蔗糖业发展面临自然灾害、品种退化、科技管理滞后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,糖料蔗种植面积及成本收益逐年减少。

2023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来宾时指出“一根甘蔗实现‘吃干榨尽’。这是一个附加值很高的产业!”。来宾市按照“升级产业、振兴乡村、改善民生”总体部署,围绕“稳定面积、提高单产、提高效益”糖业发展思路,依托桂中平原优势,推动桂中治旱工程发挥效能,保障糖料蔗种植及加工产业发展用地需求,推广良种良法,推进糖业绿色化发展,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,实现糖业面积、产量、收入“三增长”,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。

“双高”基地水肥一体化

来宾市22个万亩连片“双高”基地之一武宣片区

 

核心机制

来宾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优化甘蔗种植的国土空间布局,划定甘蔗保护区,实施高糖高产(“双高”)基地建设、土地综合整治、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等耕地保护措施,保障糖企用地需求,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蔗农”的生产经营模式,引进综合利用高效能企业,延伸甘蔗综合利用产业链,实现了“一根甘蔗吃干榨尽”,充分发挥生态产品价值。

 

具体做法

一是强化规划引领,保障生态产品供给。优化国土空间布局。《博彩网站》(2021—2035年)明确构建“两轴两核促东融、一带两屏保生态、南北两区强农业”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总体格局,打造特色农产品主产区、糖料蔗主产区、粮食主产区等,以兴宾区桥巩镇、大湾镇、高安乡、正龙乡、蒙村镇,武宣县二塘镇、金鸡乡等糖料蔗主产区重点打造核心主产区。划定糖料蔗生态保护区。出台《博彩网站》,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205.86万亩,并明确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管控要求。对项目建设确需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,按照数量不减、建设标准不变的原则落实动态占补平衡要求,确保种植面积、种植地块稳定,制止新增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种植桉树、果树行为。

来宾市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

统防统治黄安基地现场

二是保障种植业及产业加工业用地需求,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。来宾市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、“双高”基地建设、保障企业用地需求等工作,高效利用土地资源。推动农村土地整治。实施桂中治旱工程,提升来宾市兴宾区、忻城县、合山市等25个乡镇228个行政村的供水保障能力,加快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及加强现有河、库、泵站等水利工程与桂中治旱主干渠的衔接和联通,实现新增、恢复和改善灌溉土地面积128万亩,为灌区内农村及城镇近150万人提供水源,保障甘蔗种植用水需求。开展桂中农村土地整治、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等重大工程项目,对象州县、武宣县、兴宾区、合山市、忻城县共5个县(市、区)的 51个乡(镇)、311个行政村、1306个自然村(屯)的“田、水、路、林、村”进行综合整治,开展土地开垦、土地平整、农田水利、田间道路等建设,已建成153.8万亩的高标准农田,完成新增耕地面积10.09万亩。开展“双高”基地建设。出台优惠政策激励扶持,推进土地“小块并大块”,采取“并户联营、委托代管、土地流转、土地入股”等方式,采用“专业合作社+农户+基地”的经营发展模式,在兴宾、象州、武宣等县(区)建成万亩连片“双高”基地22个、3000亩以上连片基地49个,“双高”基地面积达106.3万亩,落实“双高”基地片区建设。盘活存量建设用地。结合“三区三线”划定成果和“三调”成果,摸清来宾市土地资源家底,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,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,开展低效用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,增加用地和空间指标来源,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,统筹安排甘蔗产业发展用地,近五年,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.18万亩。引导糖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,发展现有制糖产业,并引入糖制品、纸浆、环保餐具、生活用纸一体化等项目,促进糖产业链一体化项目落地,逐步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。

良繁良种培育场景

主培苗良繁良种培育

三是壮大产业链条,推动生态产品交易。来宾市在全产业链各环节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提质。推行糖料蔗订单农业链。推广“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经营模式,加强多方利益联结,培育壮大种植大户、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推进“订单农业”,实行糖企与蔗农自由协商、先定价后种植的购销方式,通过签订糖料蔗订单合同,建立农民和企业利益联结新机制,实行事前定价,稳定糖料蔗种植预期收益 ,并鼓励糖料蔗收购按质论价,提高种蔗质量。2023年,全市种植甘蔗面积177.2万亩,其中以订单式完成收购的面积达到176.91万亩,达到总面积的99.84%,实现了合作社与糖企的“双赢”。打造蔗糖精深加工产业链。建设“甘蔗—制糖(白砂糖)—冰糖系列产品、焦糖色素、高品质红糖”精深加工产业链,全市冰糖企业年生产能力超过12万吨,产品由单一品种拓展到单晶冰糖、多晶冰糖、红冰片糖等10多种,产值8亿元以上,成为全区最大的冰糖生产基地。支持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焦糖色素的企业开发酱油、蚝油、醋等调味产品,拓展低聚果糖、益生菌红糖、胶原肽红糖固体等“专精特新”系列产品。拓展糖蜜、滤泥综合利用产业链。深化糖蜜的综合利用,建立酵母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,以糖为原料生产高活性酵母及其提取物,形成糖蜜综合利用产业链。通过“以肥治废,以肥治地”,将滤泥用于还田和肥料加工,形成滤泥综合利用产业链,截至2023年底,全市复混肥生产企业2家,年产能10万吨,产值超1亿元。延伸蔗渣、蔗叶综合利用产业链。引进企业利用蔗渣制浆或制成可降解餐饮具、包装材料,每年蔗渣制浆、造纸产能超30万吨,蔗渣浆年产值11亿元以上;建成投产6家环保餐具企业,年产能15万吨、产值24亿元以上,来宾市成为全国利用蔗渣生产环保餐具最大基地。2021—2022年榨季全区蔗叶综合利用量约50万吨,利用率达71%,发展“蔗叶—固化成型燃料”模式,助推蔗叶生物质发电,进一步延伸综合利用产业链,有力地推动了生态产品价值显化。

 

主要成效

一是提升了社会效益。来宾市甘蔗产业发展获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我到各地考察,都要看看我们国家规划布局上有代表性的产品。在来宾,甘蔗就是代表。今天来这里看到甘蔗种植和糖业发展格局,心里更托底了”。来宾市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,有效解决了群众生活用水及灌溉问题,推动了灌区594公里渠系建成通水,覆盖来宾市兴宾区、忻城县、合山市和南宁市宾阳县4个县(区)25个乡镇,满足了灌区内150多万人生活及甘蔗种植灌溉用水需求。此外,兴宾区获评为国家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,凤凰镇黄安村蔗野仙踪“双高”基地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;来宾甘蔗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甘蔗加工产品如“晶龙”等多个白砂糖品牌获产品质量优秀奖、广西名牌产品,社会效益得到大幅提升。

分步式机收

现代化制糖企业

二是增强了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。来宾市多措并举严格耕地保护,稳定甘蔗种植面积,提升耕地质量,有效助力糖业高质量发展。耕地面积及质量有提升。通过土地整治、耕地恢复等,来宾市耕地面积从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年的401.49万亩,增加至2023年407.02万亩,近五年,耕地面积增加5.53万亩。截至2024年4月,来宾市实现耕地提质改造11.99万亩、新增耕地3.37万亩,“双高”项目新增耕地1万多亩,平均提高2—6个耕地等别,为甘蔗产业发展提供了耕地质量保障。甘蔗产量有提升。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甘蔗平均产量达8.5吨/亩,高于全国甘蔗平均产量5.13吨/亩,实现了优质生态产品和战略物资供给能力提升。

三是凸显了生态产业综合效益。通过甘蔗产业转型升级,生态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。增加了蔗农收入。全市种蔗农户稳定在13.2万户以上,涉及蔗农52万人左右,占常住农业人口的51 %。以2023—2024年榨季种蔗收入计算,累计进厂糖料蔗902.33万吨,蔗农直接收入50.53亿元,同比增收22.33亿元,增长79.18%。助推了绿色化产业发展。每年蔗渣制浆、造纸产能超 30万吨;每年利用蔗渣生产可降解环保餐具15万吨以上,已成为全国利用蔗渣生产环保餐具最大的基地;替代一次性能源发电,2023—2024年榨季蔗髓热电联产30万吨,蔗叶发电20万吨;替代饲料,通过将蔗叶进行饲料加工,年产蔗梢青储饲料40万吨以上,蔗(枯)黄储饲料、生物颗粒饲料20万吨以上,全市制糖企业、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达90%以上,综合利用产值达50亿元以上。提升了产业链综合效益。2019—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年、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—2021年、2021—2022年、2023—2024年榨季四个榨季全市蔗糖及综合利用总产值分别达到86.86亿元、103.1亿元、100.8亿元、120亿元,糖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/6左右,制糖及综合利用产业对全市税收的贡献率达15%以上,年综合产值16亿元以上。

 

(以上图文由广西自然资源厅、来宾市自然资源局、广西国土规划集团统筹提供。)

˙